首页

紫萱调教的作品

时间:2025-05-29 09:50:40 作者:静音训练、静音吃饭!这座军营为何要无声? 浏览量:76395

上海利西路的弄堂里

驻扎着一支特殊的部队

他们的营区

与居民楼融为一体

为了不打扰居民生活

武警官兵

一直执行着“无声”的军令

没有起床号,没有口令

他们的声音不能超过80分贝

武警上海总队某中队

驻扎在上海利西路的弄堂里

营区与居民楼融为一体

为了不打扰周围居民的生活

这支部队没有起床号,没有口令

取而代之的是手势指令

中队指导员李昊昊介绍:

“如果早操下队列口令

声音会比较大

会影响到休息的居民

所以我们用无声口令来代替

我们早操训练时不能踏步

踏步会发出嗒嗒的声音”

不仅如此为了日常提醒大家注意音量

营区大厅、楼梯口等地

都放置了分贝仪

标准是80分贝

人们日常对话音量约是50至60分贝

但稍用力拍手

音量就超过80分贝

而战士们在军营里的所有行为

包括说话、走路、吃饭

都不能超过80分贝

因为场地有限

部队日常训练在30平米的楼顶进行

与附近居民楼的窗户仅5米之隔

正常的突刺训练是喊杀冲天的

可这里的战士们却

只张嘴不发声

中队指导员李昊昊说:

“一些新同志

刚下到单位时不适应

感觉被束缚了手脚

但是经过‘老带新’

他们慢慢形成了习惯和自觉”

这份“无声”的坚守

也赢得了附近居民的认可

从“入沪不入户”到“军营无声”

他们把先辈的精神延续至今

武警上海总队多支部队的前身

参加过解放上海战役

1949年5月27日

上海解放胜利后的第一个清晨

市民们打开家门

惊奇地发现马路边上

睡满了身穿黄布军装的解放军战士

刚下过大雨的街道湿寒漉漉

战士们怀抱枪支和衣而眠

坚决遵守“不入民宅”的纪律

上海战役的见证者回忆:

“我活了这么久

没见过这么讲纪律的”

76年前的先辈们把《入城守则和纪律》

挂在背包上向上海行进

76年后

驻守在弄堂里的武警官兵

也人手一份《军营无声八项守则》

把“入沪不入户”的精神

刻印在心中

从“入沪不入户”

到“军营无声”“军令无声”

变的是时间

不变的

是刻在人民解放军骨子里的纪律

体现了一支军队的优良品格

这种品格

在震天炮火中

也在寂静守护的万家灯火中

  监制丨刘一鸣

  主编丨张聪

  记者丨刘干 赵怡婷 关树声 郑张昀

  刘宇峰 万禹佳 李军学 赵乾

  (央视军事微信公众号)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国家统计局:3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8%

中超公司原总经理董铮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

“摄影是对现实的反省,取景器中停滞的瞬间画面,唤起人们更深层的思索。”摄影大师Abbas的这句话,精准概括了摄影所存在的意义。

黑人问号球星求婚

高校、院所、企业集聚的区域应用转化能力更强。论文被专利、政策、临床实验引用的频次常被用来研究基础科研向产业转化的活跃度。2019到2023年的数据显示,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所在的北京是全球引用频次最高的集群,总频次约6.3万,集群所在的纽约、波士顿、华盛顿的总频次则超过5万。

中新健康丨广州首辆全地形越野救护车亮相

“一代代民盟人最重要的传承是家国情怀,以及‘立盟为公、参政为民’‘奔走国是、关注民生’的传统。”桑万琛说东梓关村就是他以自己的方式,向对中国乡村充满情怀的民盟先贤费孝通先生致敬。

【东西问】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终身教授朱杰人:中华古代文明已成为中国人的生命基因

法国驻华大使馆商务参赞孔士嘉表示,“我们的目标是汇聚各行业的专家和关键企业,促进法中双方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我们的愿景是消除障碍,建立联系,增强法中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